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

曹操墓出土石牌的「武」字

  八月二十一日,蘇州「三國文化全國高層論壇」開幕,這個會名有點奇怪,我只聽過「政府高層」,「大公司高層」,小機構如香港茶餐廳或雞蛋仔鋪就無所謂高層。學術界應該是平等的,有高層必有低層,將來不知道有沒有「全國低層論壇」。
  出席論壇有二十三人,說是討論「三國文化」,其實是否定河南曹操墓鑑定結論。

  魏晉是隸書轉為真書的關鍵時期。三十年前,我負責撰寫《中國書法大辭典》書體條目,自此對字體和書體的變化非常注意,一有資料就收集。曹操墓出土了一些石牌,如果是真的,那是魏晉時期的第一手資料,所以引起我的注意。此外,曹操墓是因為《魯潛墓志》而確定方位的,所以《魯潛墓志》也非常重要。

  曹操墓出土的石牌,其中比較完整的有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」,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」,「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」等。有人質疑曹操墓上述三塊石牌與《魯潛墓志》中的「武」字,均把「止」部錯寫為「山」,據報導說,「專家們遍查幾十種篆隸,均沒有發現這種寫法,所以石牌與《魯潛墓志》中的『武』字有可能為同一個人造假所為」,此意見最近為傳媒廣泛報導。

  我看了好久,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」石牌「武」字下部,明明是「止」,不是「山」,為什麼他們會看錯呢?我把這石牌圖片放在這裡,大家可以仔細看看。「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」中的「武」,看起來下面好像是「山」字形。






  在篆書中,「止」字三筆,先寫中間一豎,第二筆是右面的弧線,第三筆是左面弧線。



  隸書順篆書而來,隸定時,中間一豎不變,左面的圓弧變成一折,右面的圓弧有點麻煩,因為豎筆下來,不能從右向左倒寫一橫,不順手;如果先寫一橫,同樣不能由下往上倒寫一豎。所以這右面的圓弧不能變為折,折中的方法是或變為一豎,或變為一橫,這在隸變中很常見。

  如果右弧變為一豎,則「止」字看起來確實有點像「山」字。如果變為一橫或縮為一點,這就成為我們現在的「止」字形,有些人將這一點往下拉,有些人往左拉,略有不同。



  在曹操在世時,這兩種方法都有人寫。也就是說,「武」字下面可能是「止」,如漢末《曹全碑》;也可能是「山」,如同時期的《張遷碑》。後人收集很多例子,可在《金石文字辨異》、《廣碑別字》這些書中看到。單憑「武」字下出現「山」形,不能作為否定曹操墓的有力證據。







  幾塊石牌中,「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」秀雅飛動,書法最佳;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」則比較粗糙,從照片上看,「武」字的「戈」好像沒有一點,「所」似乎出現了雁尾雙飛,這些反而沒有人指出。如果有關單位提供一個拓片,可以更清楚地比較。其餘出土的斷裂石牌,書寫更差,刀法也不一樣。可見石牌是出於多人之手,且水平不一,相差很大。所以我不同意「這三件文物與《魯潛墓志》為同一人操刀作偽」的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