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

「孤蓬自振,驚沙坐飛」是什麼意思?

唐代專寫狂草的懷素和尚,曾向鄔彤學習筆法。陸羽《僧懷素傳》說:

  ﹝懷素﹞乃師金吾兵曹錢塘鄔彤,授其筆法。鄔亦劉氏之出,與懐素為羣從中表兄弟。至中夕而謂懐素曰:「……張旭長史又嘗私謂彤曰:『孤蓬自振,驚沙坐飛,余師而為書,故得奇怪。』凡草聖盡於此。」
  鄔彤是草聖張旭的學生,張旭傳筆法,喜用比喻,讓學生自己去體會。「孤蓬自振,驚沙坐飛」,究竟是什麼意思,歷來注家蜂起,諸說不一,至今我沒有看到滿意的解釋。

  要解決這一問題,我想有兩個要點:

  一是你有沒有看見過「孤蓬自振,驚沙坐飛」這兩個景像?如果沒有,最好想辦法看一看實景,如果條件不允許,是否找一些視頻看看。如果從來沒有見過實景,當然難以詮釋了。
  二是查查這兩句話的出典,這兩句話不是張旭自作,他只是引用鮑照《蕪城賦》的句子。鮑照字明遠,與謝靈運、顏延之並稱「元嘉三大家」,為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。除了詩之外,他也寫賦,以《蕪城賦》、《河清頌》、《登大雷岸與妹書》三篇最為著名。胡應麟《詩藪》稱其「上挽曹、劉之逸步,下開李、杜之先鞭」。唐代文人如張旭者熟悉《蕪城賦》,是很正常的。

  《蕪城賦》寫廣陵之衰敗。開篇極力渲染西漢初年吳王劉濞經營廣陵的盛況:

  當昔全盛之時,車掛轊,人駕肩,廛閈撲地,歌吹沸天。孳貨鹽田,鏟利銅山。才力雄富,士馬精妍。

  可惜到鮑照之時,已經荒無人煙,鮑照極寫衰敗後的狀況:

  崩榛塞路,崢嶸古馗。白楊早落,塞草前衰。棱棱霜氣,蔌蔌風威。孤蓬自振,驚沙坐飛。灌莽杳而無際,叢薄紛其相依。通池既已夷,峻隅又以頹。直視千里外,唯見起黃埃。凝思寂聽,心傷已摧。

  鮑照寫此時的廣陵,平野植物凋零,當大風來時,風沙席卷大地。「孤蓬自振」較易理解,蓬,《說文解字》:「蒿也」,蓬蒿泛指野草,在狂風的吹襲下,悉瑟來回振動。
「驚沙坐飛」,「坐」在這裡的字義是「因為」「由於」,說明原因。這用法很廣泛,如《前漢書‧鮑宣傳》「宣坐大不敬下獄」,《明史‧海瑞傳》「坐謫興國州判官」;又如杜牧《山行》「停車坐愛楓林晚」,停車是因為愛楓林晚。

  「驚沙坐飛」,沙石因風而驚飛。砂石本身比重很大,即使很細小,通常情況下也不會飛起來。要砂石飛起來,需要兩個條件:一是植被破壞,地面砂石裸露,二是有相當大的氣旋,把砂石吸上天去。在近年對北京沙塵暴的科學考察報告中,都指出了內蒙氣旋是一個必要條件。這樣,沙塵飛揚的時候,不是直線飛行,而往往是旋轉的。我看新聞說沙塵暴席捲而來,這「席捲」兩字,用得相當好。劉邦《大風歌》曰「大風起兮雲飛揚」,這不是寫地上的沙,而是寫天上的雲,在大風下,雲也是飛捲的。

  我們讀鮑照的《蕪城賦》,可知廣陵當時兩個條件都具備了。「崩榛塞路,崢嶸古馗。白楊早落,塞草前衰。……灌莽杳而無際,叢薄紛其相依。通池既已夷,峻隅又以頹。」荒原野草,一片淒涼。而這時恰恰遇到「棱棱霜氣,蔌蔌風威」,在大風下,孤獨殘存的蓬草瑟瑟抖動,沙塵驚飛,「直視千里外,唯見起黃埃」,這是古代的沙塵暴珍貴記錄。沙塵暴來臨時,有一個特點,就是遮天蓋地,把聲音也吸收了,「凝思寂聽,心傷已摧」,不是親臨其境的人,寫不出這樣真實的體會。

  「孤蓬自振,驚沙坐飛」,兩句話是不可分的。孫過庭《書譜》說「使,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;轉,謂鉤環盤紆之類是也」;「孤蓬自振」是來回運動,這是使;「驚沙坐飛」是旋轉盤紆,這是轉。

  孫過庭又說:「草以點畫為情性,使轉為形質。草乖使轉,不能成字」,使轉是草書的根本,所以鄔彤說「凡草聖盡於此」。

  古時講筆法,往往不肯直言,張旭用「孤蓬自振」來形容使,用「驚沙坐飛」形容轉,可謂巧妙而儁永。但學生未必可以理解老師的真意,我不贊成用這樣的方法教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