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

書品和人品

  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,說書法要好,首先人品要好。人品不好,書品也高不到哪裡去。
  這些話對不對呢?

  要弄清楚這個「品」指什麼?很多人將之解釋為「品德」,這是錯的。品德不好的人,書法可能很好。中國歷史上兩次亡國,一次是蒙古人,一次是滿族人,打進關來,建立了他們的中央政府。元朝出了一個大漢奸趙孟頫,但他是大書法家;滿族人建立了清朝,又出了一個大漢奸王鐸,也是大書法家。至於宋代的奸臣如蔡京,秦檜,字也寫得不錯,甚至比一些忠臣還要好。明代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董其昌,雖任高位,卻刻薄鄉里,搞到鄉人火燒其宅。毛澤東說他是一個惡霸地主,從史料看,這話沒錯。
  如果書法可以反映出人的品德,那等於說看人書法,就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了。事實上這是做不到的。書法只能反映一個人的品格,品味,不能反映品德。

  品格就是格調,格調有高低,因人而異。同樣一碟菜,在不同格調的餐廳給你的感覺不同。裝修一間房子,格調可以相差很遠,有些俗有些雅。我們稱那些用Mac機者為「麥人」,他們喜歡高格調的東西,蘋果機是他們的心頭至愛。二十四史,最有味道的是前四史;前四史格調最高是《史記》。
  品格來之於品味,有些人打扮,買很多高級化妝品,買很多名牌衫,可惜打扮起來不好看,品味不對。有些人穿了些普通的衣服,看起來卻韻味十足。
  品德解決行為對不對的問題,品味解決雅不雅的問題。有道德的人,是好人;有品味的人,是雅人。書法作品反映的就是一個人的品味,它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品德。如趙孟頫,他是一個雅人,琴棋書畫都懂,但他在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」,認賊作父,從品德上說,大節有虧。

  品味是可以培養的,這就是藝術的功能,稱之為美育。藝術教育人認識雅,陶冶人的性情,台灣有個廣告說:「會彈鋼琴的孩子沒有犯罪的」,琴聲改變了孩子的世界觀。其實各種藝術都有這樣的功能,浸淫於藝術的人,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味。
  現在的教育,只重視智育、體育。香港學校中沒有專門的德育課,也沒有美育課,這是非常可惜的。沒有德育容易成為壞人,沒有美育容易成為粗人,教育怎麼可以少這兩樣呢。

  書法的技法,本身沒有品味之分,但怎樣運用,卻真實地反映出作者的情趣。孫過庭《書譜》說:「雖學宗一家,而變成多體,莫不隨其性欲,便以為姿。質直者則徑侹不遒,剛佷者又掘強無潤,矜斂者弊於拘束,脫易者失於規矩,溫柔者傷於軟緩,躁勇者過於剽迫,狐疑者溺於滯澀,遲重者終於蹇鈍,輕瑣者染於俗吏。斯皆獨行之士,偏玩所乖。」什麼品味的人寫什麼樣的字,什麼品味的人欣賞什麼樣的作品,這就是書品和人品的關係。

3 則留言:

  1. 讀完以上文章,解開了存在心中多年的疑問,品格和品德與書法的關係是如此分別。不過,我認為有些大書法家可以將品格和品德同時反映在書法上,例如顏真卿,他的書法不獨是格調高,亦是「時窮節乃見,一一垂丹青」的表現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老師的闡述,讓讀者對書品和人品之間的關係有了清晰的概念。
    老師慨嘆現代教育沒有德育美育,本人深有同感。老師也確實指出本地教育的一大缺失。這是香港教育當局應該檢討的。
    雅俗之辨不容易掌握,如果老師能夠再以某幾家書法作實例以示品味的高低,讀者將會更多受益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黃老師把書品和人品的關係理得很清楚。書品和品德無關,以奸臣惡霸為例子,讀者就更清楚了。然而把趙孟頫斥為漢奸,我是有點意見的。
    在傳統道德觀念中,忠臣不事二主,因此趙孟頫、王鐸之輩被前人斥為漢奸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漢奸者“原指漢民族的敗類,後泛指投靠侵略者、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中華民族敗類。”王鐸我不大認識,是否敗類,我無從判斷。至於趙孟頫,不知道黃老師是否掌握了他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證據,還是只因為他投靠侵略者而被冠以漢奸之名。說他“大節有虧”論斷溫和,說是漢奸似乎指責過激。本人鄙陋,對書法家沒有深入探討和認識,對趙孟頫也非偏好,只是偶爾看過一本有關趙孟頫的書。作者從趙孟頫的詩看出他生活得並不快樂。他處於漢蒙不討好的境地,不見得樂不思蜀地享受他的榮華富貴。作者在介紹趙孟頫的生平事略一章最後幾句:“如果說趙孟頫以宋室仕元,不諧物論,為他帶來諸多非議,但另一方面,他卻以這種特殊的身份在元代民族文化融合中作出貢獻。。。是時代使然,歷史使然。”假若趙之所以投敵是忍辱負重,為漢人謀福祉,我們對他的書法評價是否就有所不同呢?趙孟頫不失為一個才華出眾的藝術家。他所處的年代,所經歷的政治變化,我們局外人又豈能了解。我們對他的遭遇是否應予以同情而不是指責?如果當日他不選擇仕元,我們今天可能看不到他那絕世的作品,書法史就要改寫,就少了光輝的一頁了。
    道德標準因時地而異。為適應當時的社會民情與統治而標榜的一些道德標準,今天不妨重新審視。且看殖民時代的香港,有不少本地人投身公務員行列,也可算是“投靠侵略者”吧。現在香港又回歸中國,“前朝餘孽”也有不少留下。這又該怎麼說呢?又例如妻妾成籮的唐寅,美名之曰風流才子。如果他活在今天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社會,還得了嗎?現在搞婚外情包二奶者都被社會輿論唾罵,我們也不會拿以前的標準來稱譽這種人。活在當代,發展一日千里,我們的思想也有需要不時作出調整更新,才可以與現代社會相適應。
    愚見謬論,還望黃老師包涵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