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

學生和弟子

  很多人信佛,但是不肯做和尚尼姑,這種人稱為居士。和尚是出家佛教徒,居士是在家佛教徒。居士見之於佛經,如《維摩詰所說經‧卷上》曰:「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,我等甚樂,不復樂五欲樂也」,可見居士為佛教所承認,不過始終和出家人有所不同。出家人拋棄一切,切斷七情六欲,居士往往做不到。

  很多人喜歡京劇,看得多了,往往跟著唱幾句,慢慢就有上台演出的水平。不過這種人不是演員,只是票友。演員是專業的,票友是業餘的,以前北京有四大票友,演出水平相當出色。我有個學生,是粵劇大票友,自己出錢租戲院登台演出,免費請人觀看。不過票友是不肯正式下海當演員的。

  楊善深先生在世時,曾對我說:「不要只收學生,要收弟子。」學生和弟子有什麼不同呢?

  我以書法為業,很多人想跟我學習書法,我曾在幾所大學或專業進修學院講授,報名聽講者雖眾,其實只是學生。學生有很出色的,成績優異,但這不是弟子。

  弟子要繼承老師的衣缽,例如孔子創儒學,則其弟子當然是信奉儒家者。儒家積極有為,道家清靜無為;儒家講聖賢,講內聖外王,道家則曰「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」。儒家主張王道教化,法家主張嚴刑峻法。為學者如果只是涉獵,則不妨轉益多師;如果業有專攻,則不能採取騎牆態度。以孔為師而行霸道,以墨為師而講攻伐,不是笑話嗎!

  其實各行各業都是如此。拿飲食為例,流派紛呈,各有特色。有人說全國名菜有八大系統,有人說有十大系統,無論多少派,重要的是有自己特點才能稱派,而這特點必須與眾不同。一條魚,一塊肉,在不同流派的廚師手中烹調出來,色香味各異。拜師求學,就是學這絕招。如果你入粵派,拜粵菜名廚為師,當然要發揚粵菜特色。萬一你燒出來卻是京菜、上海菜、甚至是西菜,這算什麼粵派弟子。我在書法上,以二王為尊,以《授筆要說》和《玉堂禁經》為基礎,雙鉤執筆,搖腕運筆。曾經有學生對我說:「人家都是吊臂、轉指,出去寫字,覺得自己很羞。」我當然知道有人寫法和我不同,這也等同你學粵菜還是京菜,如果學了我的方法你覺得抬不起頭,哪怎麼接我班呢。

  《史記‧孔子世家》:「孔子以詩書禮樂教,弟子蓋三千焉,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。」三千弟子,規模當然很大了,但通六藝者只有七十二人,僅佔百分之二點四,其他人只通一兩樣吧。《論語‧雍也》:「哀公問:『弟子孰為好學?』」孔子只講了顏回一個,可見孔子的標準很高。台灣侯吉諒老師在他網誌中寫道:「桃李遍天下,成功沒幾個」,大凡做老師者都有這樣的感覺。

  回頭來說,你應該明白楊善深老師的意思了。他說不要只收學生,要收點弟子,是希望我有接班人。廣州美術學院一位教授對我說:「我們這裡的學生,是做夢也想做藝術家的人,給他一個外企的總經理也不幹。你那裏情況恐怕有點不同。」情況確實如此,香港居,大不易,找一個弟子從事一門冷僻的職業,有點困難。

  大多數聽我課的,都是學生,不是弟子。弟子和老師之間,有一個互相承認的契約關係。這不是當居士,是真要當和尚,你自己先想清楚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學生和弟子的詞義在古代漢語分得很清,就如老師對它的理解那樣。弟子一詞在現代漢語的解釋是“舊稱學生;徒弟”。現在的“學生”其實已經涵蓋古代的弟子的意思。老師對“學生”如此看待,實在讓您的學生們非常傷心失望。

    孔子弟子(其實是學生)三千,他並沒有把他們劃分為老師心目中的學生和弟子,蓋因孔子是教育家,有教無類。老師不想浪費時間,因而精挑細選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如果把教育的對象收窄到無人能及,恐怕也無法達到栽培後進的目的。能否得遇英才要看緣分。老師也明白有意栽花與無心插柳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。如果到頭來才發覺用心灌溉的總長不成喬木,反而鼓勵了野草,豈不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?平常心、不刻意勉強、順其自然是最佳的生活態度。
    其實老師桃李滿門,學生當中怎麼就沒有夠資格被視作弟子值得您繼續栽培的呢?老師為什麼斤斤計較這個到底是不是接班人才願意教他呢?弟子就是弟子,至於能否接班實屬後話,大抵不必過早敲定。

    我對書法是主觀的愛好,沒有特定的目的,不過老師的接班人招募,使我產生很多疑問。除了有閑階級和主觀愛好者,還有什麼人需要書法?書法對人有什麼意義?書法家對社會有什麼作用?。。。書法在社會上應該如何定位?老師為什麼要以書法為業者才接受為弟子?。。。老師是書法家、書法研究的學者、書法教育家、還是一個守舊的古代讀書人?老師對弟子有什麼期望,最終的目的是什麼? (如果老師願意把我的意見貼出來,請先把這最後一段刪除。我不想因個人的愚昧而影響其他人的看法。)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很同意黃老師的觀點。一種學問, 需要有獻身的精神,需要有一種誠懇的相待心態, 才能深入、才能有所作為。香港的學書者, 欠缺的正是這種敬事的心態, 書法不過是餘事而已, 有時為了應酬, 可以放弃上課......, 所以能深入的太少了。這樣的學生, 怎有可能傳承老師的學問呢......

    回覆刪除